服务    时效
引导     创新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抗菌抑菌个人清洁护理现状和展望报告

发布日期: 2016年09月23日     作者:     

  中国抗菌抑菌个人清洁护理

  现状和展望报告

  作者:魏秋华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消毒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狄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皮肤科

  祈燕伟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胥杰 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4

  第二章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护理的意义及现状 ------------------------------------ 5

  第一节 个人清洁的重要意义 ---------------------------------------------------- 5

  一、个人清洁对于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意义 --------------------------------------- 5

  二、个人清洁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意义 ------------------------- 6

  (一)中国环境卫生现状 --------------------------------------------------------- 6

  (二)中国个人卫生习惯现状 ---------------------------------------------------- 7

  (三)有效的消毒措施成为流行性传染病重要防控手段 ------------------------ 7

  第二节 个人清洁的主要手段 ---------------------------------------------------- 8

  一、个人清洁产品可安全有效的达到清洁目的 ---------------------------------- 8

  二、抗抑菌物质可更有效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 ---------------------------------- 8

  第三节 个人清洁产品常用抗抑菌成分简介 -------------------------------------- 10

  一、抗抑菌成分的主要类别及其抗菌抑菌效果 ---------------------------------- 10

  二、抗抑菌成分的安全性 ---------------------------------------------------- 12

  第四节 中国抗抑菌成分及产品现状 ------------------------------------------- 13

  一、日用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 ------------------------------------------------ 13

  二、医疗用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 -------------------------------------------- 14

  第三章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对常见传染病防治的作用 15

  第一节 传染病与个人清洁卫生的关系 -------------------------------------------- 15

  第二节 传染病的主要分类 ----------------------------------------------------- 15

  第三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与常见感染相关消化道疾病的防控 ---------------- 16

  一、常见感染相关消化道疾病 ----------------------------------------------------- 16

  感染性腹泻

  手足口病

  肠道传染性肝炎

  伤寒、副伤寒

  二、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在应对常见感染相关消化道疾病的应用 ---------------- 17

  第四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与常见感染相关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 18

  一、常见感染相关呼吸道疾病 ----------------------------------------------------- 18

  流行性感冒

  肺炎

  肺结核

  支气管哮喘

  二、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在应对常见感染相关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 19

  第五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与常见感染相关皮肤类疾病的防控 ---------------- 20

  一、常见感染相关皮肤类疾病

  脓疱疮

  痤疮

  湿疹

  浅部真菌感染

  脂溢性皮炎

  二、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在应对皮肤类疾病中的应用 ------------------------- 21

  2

  第四章 国内外对除菌(抗抑菌)成分和产品的法规概览 ------------------------- 23

  第一节 中国对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的管理

  第二节 国外对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的管理

  第五章 前景展望及建议 --------------------------------------------------------- 24

  第一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结

  第二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在中国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 25

  第一章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改善的需求快速提升,与个人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个人清洁护理也日益受到重视。自2003 年以来,面对各种传染病(SARS、禽流感、甲流)的流行暴发,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个人清洁卫生尤其是手卫生的相关工作,并取得良好 效应。目前,无论是在医疗卫生领域,还是居民日常生活和公共场所,个人清洁护理用品尤其是手卫生用品均得到了人们广泛认知和使用,使用量逐年增加。人们对 于该类用品的要求,也从简单的“去污滋润”发展到“消毒杀菌”。抗菌抑菌类个人清洁产品成为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共同诉求,并得到飞速发展。

  为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相关技术、产品的发展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现状,明确个人清洁、抗菌抑菌成分及相关产品在预防传染病传播中的作用,特综 述相关研究结果,市场调研报告以及法规资料,完成此报告,为公众包括医务工作者科学合理的认识该类产品、选择及使用该类产品提供指导;也为今后相关政府管 理部门制定抗菌抑菌个人清洁护理成分和产品的管理政策、公共卫生及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章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护理的意义及现状

  第一节 个人清洁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清洁对于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意义

  对于人体来说,皮肤和粘膜是抵御微生物侵润组织的有效屏障。正常的人类皮肤、粘膜表面寄生有丰富的微生物,可分为永久菌群和暂居菌群。永久 菌群能够在皮肤繁殖和存留,主要是非致病菌和潜在的条件致病菌。暂住菌群可在皮肤表面附着停留,但不能繁殖,包括从病人、携带者或环境中获得的微生物,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以及其它外环境传播流行的病原微生物等,可引起包括肺炎、皮肤眼部感染、腹泻等及疾病。此外,真菌感染皮肤、嘴、 阴道等部位也可引起严重疾病[1-4]。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奥地利的Semmelweis与美国的Holmes即发现医院获得性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部进行直接或间接传播 [5]。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展的医院前瞻性调查研究进一步确定,医务人员手部污染在致病微生物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约有 20-40%的医院获得性感染通过医务人员手部交叉传播[6]。随后,多项研究显示,手卫生不仅在医院,还在家庭或社区的感染性疾病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对于家庭与社区发生的胃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以及皮肤病与伤口感染,手、皮肤更是病原体通过人体嘴、、鼻子、眼结膜等已知途径感染人体的重要传播途 径,因此也是重要的防护屏障[7-8]。

  有效减少人体皮肤、粘膜表面的各类微生物,可达到以下目的:(1)防止手术患者自身皮肤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2)避免医务工作者携带病原 微生物或条件致病菌感染其他外伤病人或自身感染;(3)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地区或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预防传染病、皮肤化脓症以及泌尿生殖道的感染 等。

  个人清洁对于预防控制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交叉感染及流行十分必要。自1977年以来,多项与医院相关的研究报道也显示,个人清洁卫生,尤其 是改善手部卫生可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风险[9-15]。研究数据显示,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措施可显著降低包括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等引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率以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CAI)率。此外,洗手措施对于阻断SARS传播也具有积极 意义。在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显示,积极促进手卫生,可减少学校、托儿所、社区儿童或成人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上呼吸道肺炎、腹泻、脓疱疹等疾病的发 生。对于儿童来说,频发的腹泻等症状不仅延缓自身生长发育,还将由于旷课导致今后教育缺乏与低收入。而参加手卫生促进项目的儿童,不仅腹泻减少,还在认 知、交流、运动、个人社交能力方面得到更优评分。据报道,坚持用肥皂洗手,可使全球位居儿童死因前两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感染性腹泻的死亡率分别下降 25%和50%。因此,个人清洁对于经济水平与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无疑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简单、有效、方便、经济的重要手段。

  2005年WHO患者安全联盟启动第一个迎接全球患者安全挑战的活动主题,即“清洁的医护更安全”,提出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降低 HCAI中的核心作用[16]。2009年,该联盟进一步深化主题,提出“拯救生命,从清洁双手开始”。2008 年,“用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 PPPHW )”发起了“全球洗手日”倡议活动,并把每年的10月15日定为 “全球洗手日”,旨在培养公众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积极倡导“用皂洗手” 的理念 。这项活动得到了 “水和环境卫生项目”、联合国儿基金会(UNICEF )、世界银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众多国际组织和企业支持,每年全球有100 多个国家、 超过 2 亿人参与其中。目前,包括手卫生在内的个人清洁对于疾病防控的重要性已引起世界多个国家的持续关注,对于全球公共卫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个人清洁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环境卫生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得到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和健康得到了基本保障,公共卫生事业也取得了不同以往的发展和进步。但随之带来新的公共卫生问题[17-25]。

  (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利用,生物界中储备的病原体通过宿主转换过渡到人类,导致新型传染病的暴发。新发传染病以其 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治疗困难等特点对人类构成很大威胁,比如“世纪瘟疫”艾滋病,“死亡天使”埃博拉出血热以及传播迅速且于2003年造成中国巨大 经济损失的SARS等。新发传染病中有超过四分之三是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多数源于动物体内,后由于动物与人接触导致人被感染。如艾滋病病原来源于非洲灵长 类动物;SARS病毒源于食用“果子狸”;禽流感则是家禽之间的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是因为非洲猎人食用患病野兽所致。由于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准备 不足,且人群中没有免疫力,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早期诊断、预防措施。目前人类对新发传染病进一步流行的趋势很难预测,往往防不胜防。

  (2)随着国际交往与国内人口流动增加,传染病传入与暴发的机会也随之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自由贸易和旅行剧增,加速了微生物的扩散。 在过去200多年里,平均的国际交通运输速度已经增长了1000多倍,而疾病的潜伏期并未改变。因此,一个人在一个国家感染病毒可在数小时内传染给千里之 遥的人。增长的国际贸易也加剧了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出现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的现象,城市间人员往来逐渐频繁。据统计,我 国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快速增长。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我国流动人口已到达 1.2-1.4亿,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较大城市中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达到20%左右,有些地方甚至超过50%。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和频度的增加,以及 流动人口自身特点,如文化程度偏低、收入水平偏低、生活环境较差且不易管理等问题的存在,人口流动成为今年来我国城市传染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3)我国自然条件差异与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人口分布严重失衡。中心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在公共场所与交通设施(比如学校、地铁、公交、电 梯等)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病原微生物容易产生交叉传播。《健康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卫生问题》一文指出我国公共场所种类多、数量大。至 2001年,全国公共场所的总数已近60万个。公共场所分布广、人群密集且流动性大,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也是传染 病传播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地。我国公共场所中的集中空调系统总数500万套,空调系统的污染是空气传播性疾病的主要来源。我国公国场所空调系统50% 以上严重污染,合格率不总10%,细菌总数每克灰尘中可达20~40万个,空调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检出率达到20%~30%,生物性污染物已经成为场所内 空气环境和健康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4)大多数农村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卫生基础落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卫生的发展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大部分农 村垃圾乱倾与宅前屋后、田边、池塘边、路边,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尚未推广卫生厕所,垃圾和粪便很难达到无害化处理,极易造成蚊蝇孳生和腐烂臭味,继而严重污 染土壤和地下水。农村地区大量饲养的畜禽也是病原微生物滋生的重要来源。农村人口卫生观念不强,尚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居民接触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后未能 及时清洁,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后交叉传播的问题尤为突出。

  (5)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医院门诊人满为患,多重耐药菌问题较为突出,增加了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二)中国个人卫生习惯现状

  除环境卫生因素外,个人清洁卫生习惯也是导致威胁公众健康的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过去十年间,我国居民的对个人清洁卫生的关注整体 上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经济发达程度、城乡差异和教育程度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不同群体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的形成。为全面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洗手现状,以 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干预工作,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原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展开了针对洗手问题的全国性专项调查,并于2011年颁布了《中国洗手行为白 皮书》[26]。其中,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北京、辽宁、浙江、云南、陕西等五省市正确洗手率为4%,处于较低水平;大城市正确洗手率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城 乡居民在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下班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接触病人后等5种必须洗手的情景下,每次都洗手的比例仅为26.4%,反映出我国居民 对那些情况下必须洗手认识不足,正确洗手的基本卫生习惯养成率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居民对洗手可预防疾病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4.6%和52.0%,高于 农村居民的平均知晓率(45.2%)。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正确洗手率偏低,还没有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对经手传播疾病的知晓 率低。

  正确的洗手需要使用清洁的流动水、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时长不低于20秒。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比单纯用水洗手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效果更为显著。然 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城乡居民(75.8%)洗手时使用自来水流动冲洗,但每次洗手均使用香皂/肥皂/洗手液的比例仅为30.2%。在医疗环境中 以及卫生条件差的社区、家庭、酒店或传染病易流行暴发季节,提倡洗手时使用除菌效果好的个人清洁产品,是十分必要的。

  (三)有效的消毒措施成为流行性传染病重要防控手段

  近年来,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频频发生,给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与多次禽流感、新型流感疫情的暴发, 引起我国政府、医务工作者与普通大众的极大关注,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应对。对于新发及变异型病毒,疫情暴发时没有疫苗和特效药使用,有效的消毒措施和个人清 洁措施成为重要防控手段。在发生SARS感染的医疗机构中,消毒剂和抗菌剂发挥了关键作用。洗手或用含有乙醇的抗菌剂进行搓洗是标准的预防措施,在每一次 接触患者或其所处的环境之前、之后以及脱下手套后都要求进行有效的手部清洁。2009年,作为应对甲流疫情的措施之一,我国由原卫生部疾控局牵头,举行了 “全球洗手日”媒体沟通会,向公众传播洗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让公众了解洗手的重要性,降低甲流经手传播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在医院还是社区,针对新发突 发传染病疫情,采用可有效除菌的个人清洁措施,对个人防护及阻断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的环境卫生形势严峻,城市和农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交叉感染情况堪忧,近年来急性恶性传染病多发突发,公众的个人清洁良好习惯 尚未完全形成。因而,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宣传,采取有效手段减少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5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颁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明确提出“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将洗手、 洗澡等个人清洁卫生习惯作为中国公民应该掌握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推广,强调了个人清洁对我国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第二节个人清洁的主要手段

  一、个人清洁产品可安全有效的达到清洁目的

  人体皮肤粘膜直接与外界接触,会受到各种暴露在外界的污染物侵犯并短期或长期沾染,再加上皮肤本身分泌的汗液、脱落细胞等,仅仅靠水的冲洗 作用难以达到有效的个人清洁目的。通过使用个人清洁产品如香皂、液体皂、沐浴液等与流动水的洗涤作用可去除皮肤表面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在可能接触更 多致病微生物的条件下,如医院、卫生条件差的公共场所、酒店、传染病流行暴发季节的家庭、学校、集体宿舍等,使用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个人清洁用品,无疑是 更为安全有效的清洁手段。

  二、抗抑菌物质可更有效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

  已有大量试验研究比较含抗抑菌成分的个人清洁产品与普通香皂的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效果,一些国际权威机构如国际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等对相关研究也有综述(国际卫生组织的相关综述如下表所示)[7,8]。虽然由于实验方法与实验人群不同,不同实验室对于含抗抑菌物质的香皂与普 通香皂的微生物去除效果比较数据会有差异。但是大多数实验室研究数据证明,使用含抗抑菌物质的个人清洁产品对于手、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去除效果通常优于普通 香皂。对于皮肤表面的自然菌及人工污染菌,使用效果好的抗菌抑菌个人清洁用品配合流水冲洗均能达到有效杀灭。

  摘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医疗环境中的手部卫生指南》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表1.11.6

  普通香皂、抗菌香皂和含酒精消毒剂对于杀灭手部活菌的功效比较的研究总结(基于菌落数减少的log10值)

参考

皮肤

污染

测定

方法

时间

(s)

相对功效

Dineen和Hildick-Smith,1965313

原有手部菌群

指尖琼脂培养

60

普通香皂 < HCP < 50% EA泡沫

Ayliffe等人,1975285

原有手部菌群

搓手液肉汤培养

普通香皂 < 95% EA

Ayliffe、Babb和Quoraishi,1978273

人工污染

指尖肉汤培养

30

普通香皂< 4% CHG < P-I < 70% EA = alc.CHG

Lilly和Lowbury,1978321

人工污染

指尖肉汤培养

30

普通香皂 < 4% CHG < 70% EA

Lilly、Lowbury和Wilkins,1979274

原有手部菌群

搓手液肉汤培养

120

普通香皂 < 0.5% aq.CHG < 70% EA < 4% CHG < alc.CHG

Rotter、Koller和Wewalka,1980314

人工污染

指尖肉汤培养

60-120

4% CHG < P-I < 60% IPA

Ojajarvi,1980125

人工污染

指尖肉汤培养

15

普通香皂< 3% HCP < P-I< 4% CHG<70% EA

Ulrich,1982275

人工污染

手套液试验

15

P-I < alc.CHG

Bartzokas等人,1983276

人工污染

指尖肉汤培养

120

0.3-2%二氯苯氧氯酚 = 60% IPA = alc.CHG < alc.二氯苯氧氯酚

Rotter,1984315

人工污染

指尖琼脂培养

60

酚醛< 4% CHG < P-I < EA < IPA < n-P

Blech、Hartemann和Paquin,1985316

原有手部菌群

指尖琼脂培养

60

普通香皂 < 70% EA < 95% EA

Rotter等人,1986277

人工污染

指尖肉汤培养

60

酚醛 =P-I < alc.CHG<n-P

Larson、Eke和Laughon,1986221

原有手部菌群

无菌肉汤袋技术

15

普通香皂 < IPA < 4% CHG = IPA-H = alc.CHG

Ayliffe等人,1988137

人工污染

指尖肉汤培养

30

普通香皂 < 二氯苯氧氯酚<P-I < IPA < alc.CHG < n-P

Ehrenkranz和Alfonso,199188

患者接触

手套液试验

15

普通香皂<IPA-H

Leyden等人,1991317

原有手部菌群

琼脂平板/图像分析

30

普通香皂<1% 二氯苯氧氯酚< P-I <4% CHG <IPA

Kjolen和Andersen, 1992278

人工污染

指尖琼脂培养

60

普通香皂 < IPA < EA< alc.CHG

Rotter和Koller, 1992223

人工污染

指尖肉汤培养

60

普通香皂 < 60% n-P

Namura、Nishijima和Asada,1994279

原有手部菌群

琼脂平板/图像分析

30

普通香皂 < alc.CHG

Zaragoza等人,1999318

原有手部菌群

琼脂平板培养

N.S.

普通香皂 < 商用酒精混合液

Paulson等人,1999319

人工污染

手套液试验

20

普通香皂 < 0.6% PCMX < 65% EA

Cardoso等人,1999320

人工污染

指尖肉汤培养

30

4% CHG <普通香皂< P-I < 70% EA

  原有手部菌群 = 未经人工污染的手部和细菌; alc.CHG = 含酒精葡萄糖酸氯己定; aq.CHG = 含水葡萄糖酸氯己定; 4% CHG = 葡萄糖酸氯己定洗涤剂; EA = 乙醇;

  HCP = 六氯酚香皂/洗涤剂; IPA = 异丙醇;IPA-H = 异丙醇 + 保湿剂; n-P = 正丙醇;

  PCMX =对氯间二甲基苯酚洗涤剂; P-I =聚维酮碘洗涤剂; NS =未说明。

  注:全球已禁止使用六氯酚,因为它具有较高的皮肤吸收率和后续毒性作用70,366。

  第三节个人清洁产品常用抗抑菌成分简介

  一、抗抑菌成分的主要类别及其抗菌抑菌效果[7-8, 27-29]

  与一般的个人清洁产品相比,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还添加了抗菌剂/抑菌剂,除清洁功能外,还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目前个人清洁产品中常用的抗抑菌成分:

  (1)TCC (Trichlorocarbanilide,三氯卡班):

  是一类广谱抗菌物质,作为个人清洁产品在欧洲和美国应用已有多年历史。水溶性小,与皮肤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与影响酶系统 发挥杀菌作用,2g/L-5g/L即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包膜病毒均有良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对人体皮肤、眼睛无害、无刺激,具有持效杀 菌作用;相容性好,可与多种成分配伍。可应用于香皂、香波、沐浴露、洗手液、洗面奶、牙膏、漱口水等个人护理用品,发挥抗菌抑菌效果。

  (2)TCS (triclosan,三氯生):

  又名三氯羟基二苯醚,国外商品名为Novaderm,Irgasan,DP300等。作为皮肤护理用品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 1972年美国首次将其用于医院外科刷手肥皂内。FDA已经承认将其作为合法皮肤消毒剂使用,并被美国药典收录。三氯生是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微溶于 水,水溶液为弱酸性,可溶于乙醇、异丙醇、丙二醇等有机溶剂。与三氯卡班作用机制相似,属于低效消毒剂,浓度为2g/L-20g/L氯生对细菌繁殖体有比 较强的杀灭作用,但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效果较差;对真菌也具有明显的杀灭效果。也有实验证明,10g/L三氯生对HIV-1具有灭活作用。

  (3)PCMX (chloroxylenol,氯二甲酚/对氯间二甲基苯酚):

  是酚类消毒剂的一种衍生物,化学名为4-氯-3,5-二甲基苯酚,20℃水中溶解度为300mg/L,水溶液偏碱性,易溶于醇、醚、聚二醇 等有机溶剂和强碱水溶液。该物质作为消毒剂用于消毒及去屑香波、抗菌香皂和洗手液等产品中。可通过破坏细胞壁细胞膜、作用于胞浆蛋白以及微生物的酶系统发 挥作用。对于革兰阳性细菌的杀灭作用要强于对革兰阴性细菌、真菌和分枝杆菌的杀灭作用。

  (4)季铵盐类(disinfectants of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是一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低效消毒剂,应用广泛,历史较长。包括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两类,用于消毒领域代表性化合物主要有苯扎溴铵 (十二烷基二甲基苯甲基溴化铵,即新洁尔灭)、十二烷基二甲基乙苯氧乙基溴化铵(度米芬)及双链季铵盐等。性能比较稳定,属于低效消毒剂。单链季铵盐主要 通过破坏细胞壁、膜结构,抑制酶或蛋白活性,影响细胞代谢发挥作用;双链季铵盐除以上机制外,还可干扰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优 于单链季铵盐。该类化合物对革兰阳性菌抑菌效果强于革兰阴性菌。不能杀灭真菌、结核杆菌、抗力强的病毒和细菌芽孢,抑菌作用强大。可应用于患者皮肤清洁、 医务人员手部清洁等,通常与醇类联合使用。

  (5)氯己定类(chlorhexidine):

  即洗必泰,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阳离子抗菌剂,一般制成醋酸盐、葡萄糖酸盐或盐酸盐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杀菌剂联合使用。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 细菌代谢酶系统及直接凝聚细胞质发挥抗抑菌作用。应用于消毒有数十年,性能稳定、无刺激性、腐蚀性低、使用方便,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细菌繁殖体有比较强 的杀灭作用,但对于耐酸性的微生物、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杀灭活性较差。目前主要用于手部卫生及手术部位消毒,也广泛应用于口腔科治疗牙龈疼痛和口腔溃疡 等。

  (6)O-苯基苯酚(O-phenylphenol):

  性能稳定, 可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媒。其水溶液为弱酸性。苯酚属于中等效果的消毒剂,杀菌机制与PCMX相同,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结核杆菌和灭活大部分病毒,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对病毒的灭活效果也较差。因污染环境等问题,现使用较少

  (7)醇类消毒剂(alcohol disinfectants):

  包括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等,属于中低效消毒剂,应用历史久远,其中乙醇和异丙醇是目前医疗机构广泛使用的抗菌剂和消毒剂。作用快速、无 色、易挥发,易溶于水、甘油和氯仿等。可以溶解和清除皮肤上的油脂性物质,有利于杀菌。主要通过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细菌细胞壁、破坏微生物酶系统发挥作 用。有效浓度范围为60%~90%,对于细菌繁殖体、包膜病毒、真菌和分枝杆菌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是对于细菌芽孢和无包膜病毒作用较差。

  (8)含碘消毒剂(disinfectants containing iodine):

  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种制剂是一类用途广泛的广谱消毒剂,包括碘的水溶液、碘的醇溶液(碘酊)和碘伏等。碘伏由于性能稳定、 容易脱色、刺激性小、含碘浓度相对较低,应用更为广泛。作为中效消毒剂,主要通过碘对蛋白质的沉淀和卤化发挥作用。碘和碘伏对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 真菌和病毒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也有研究显示,聚维酮碘对MRSA、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该类物质主要应用于医院 外科医务人员及患者手、皮肤消毒以及新生儿脐带消毒,也可应用于伤口处理及粘膜冲洗等。

  (9)植物类抗抑菌成分:

  用天然植物和中草药消毒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记载。近年来对植物消毒剂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实验已证实具有抗菌作用的植物有130多种,抗 真菌的有50多种,抗病毒的有20多种。植物提取物主要的抑菌成分有萜、生物碱、黄酮、苷、胺、酯、醇、甾、有机酸和精油等,其中以精油的研究最为广泛。 在众多植物消毒剂组成中,以苍术、苦参、黄连、蛇床子、栀子、芦荟、菊花和山楂等应用最多。可以水煎剂、提取剂、单药制剂、植物制剂与化学消毒剂协同制剂 等形式存在。研究数据显示,对包括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沙门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多种细菌繁殖体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柠檬提取物 应用于皮肤、口腔消毒,能有效抑菌和杀灭细菌、真菌、病毒,毒副作用小。植物消毒剂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现场消毒应用不多。主要可用于皮肤、伤口、创面的 消毒以及口腔、妇科粘膜的冲洗。

  (10)其他抗抑菌活性成分:

  除上述传统的抗抑菌成分外,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也在不断研究探索其他在个人清洁产品中可用的更有效和安全的抗抑菌活性成分,比如近年来出 现了含吡硫翁锌的香皂。吡硫翁锌是一种广谱抗抑菌物质,可用作防腐剂、去屑剂和抗真菌药,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以及化妆品等领域。吡硫翁锌作为去屑剂已有 60多年的使用历史。研究显示吡硫翁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细菌和真菌均有杀灭作用。与一些传统抗抑菌成分 相比,吡硫翁锌可以在更低的浓度下发挥杀菌作用,而且吡硫翁锌可在皮肤表面驻留,在清洁后可以持久地发挥抗菌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再生,因而在个人清洁产 品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抗抑菌成分的安全性

  对于常用的抗抑菌成分来说,其使用安全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目前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报道[7,30 -33]。季铵盐与氯己定类消毒剂均属于低毒类物质,动物实验为无毒级,在使用浓度范围内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但对破损皮肤会有轻度刺激。在自然界中可分 解,对环境影响较小。三氯生与三氯卡班在美国均已经通过急性、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致突变试验以及皮肤粘膜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属于低毒类物质。有研究 显示其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临床发现个别皮肤过敏现象,但是对人体健康没有威胁。近年来陆续有欧洲、美洲一些国家的研究显示这两种化合物在水生环境中对生 物有机体有很高的毒性。欧洲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曾在2011年对三氯生进行安全性评估,表示在个人护理用品中,以0.3%为最大浓度使用三氯生是安全 的。中国国标中,三氯生限量值0.3%这一数值与欧洲保持一致。但过多使用和滥用三氯生可能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及抗菌剂的耐药性出现,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 专家的关注。游离碘对皮肤粘膜有明显刺激作用,不可用于面部或粘膜消毒,容易产生色素沉着。但碘伏类物质在各项毒理学评价方面,除急性经口毒性显示有轻微 毒性反应外,在致畸、致突变、致敏以及皮肤粘膜刺激性方面,均显示为无毒级物质。乙醇用于消毒情况下通常对人体无毒,但个别人员对乙醇敏感,接触后可引起 皮疹、红斑等。异丙醇毒性较乙醇高,属于轻度有毒物质。其气体超过空气中容许浓度(980mg/m3)后,对呼吸道粘膜与眼结合膜有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组 织坏死。液体溶脂性强,不宜反复接触皮肤。但由于杀菌效果较乙醇为优,在国外使用较广泛。一般来说,植物类消毒剂相对于化学物质来说性能比较温和,无刺激 性气味,不刺激皮肤。但由于成分复杂,在使用前,应提供充分的毒理学研究数据。吡硫翁锌等在香皂、沐浴液等个人清洁产品中使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化妆品 中有长期的安全使用历史,大量的急性和慢性毒理学试验、致畸和致突变试验、皮肤和眼刺激试验、致敏试验等研究结果显示吡硫翁锌可以在淋洗类产品中安全的使 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节 中国抗抑菌成分及产品现状

  用于清洁人体皮肤表面的抗菌抑菌产品,按照其使用目的、使用人群以及抗菌抑菌效果的差别,可以分为日用抗菌抑菌产品和医疗用抗菌抑菌产品,不同类型的抗抑菌产品其使用方法和含有的抗抑菌成分也有所不同。

  一、日用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伴随着近年来的非典疫情和禽流感风波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开始重视自身和周边的卫生环境,由此带来了个人卫生习 惯的一次飞跃,人们更加注重勤洗手、勤洗澡,同时对所使用的个人清洁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般清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抗菌抑菌、保护健康的期望。为 了满足这一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应运而生,并在过去十多年间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上存在宣称抗菌抑菌功效的个人清洁产品种类繁多,为消 费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按照产品剂型和使用方法的不同,抗菌抑菌类个人清洁产品常见的有四种类型:抗菌抑菌香皂、液体沐浴剂、洗手液和免洗洗手液。其中香皂、液体 沐浴剂和洗手液属于淋洗型产品,产品使用后需用清水冲洗,而免洗洗手液不需要清洗,使用更为方便。在这四种不同剂型的产品中,抗菌抑菌香皂的使用最为广 泛,市场份额最大;随着消费观念和个人清洁习惯的转变,液体沐浴剂和洗手液因其使用方便、温和滋润等特性逐步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尤其是抗菌抑菌洗手液, 近年来在大中城市的家庭和公共场所普及率不断上升;免洗洗手液在国内市场相对少见,消费者多在旅行外出或新生儿护理等情况下选用。

  从抗抑菌有效成分的使用来看,淋洗型产品如香皂、沐浴液和洗手液虽然剂型不同,但是这些产品使用的抗抑菌成分是类似的,三氯卡班 (Triclocarban)、三氯生(Triclosan)、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和苯扎氯铵是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成分,其中三氯卡班和三氯生更 多见于固体皂块,对氯见二甲苯酚和苯扎氯铵多用于液体产品,除此之外,有些产品也添加吡硫翁锌、植物抗抑菌成分。目前市场上的免洗洗手液多采用乙醇起到抗 菌抑菌功效。不同产品中添加的有效成分和含量不同,企业应当通过抗菌抑菌试验证实产品宣称的功效,并且保证消费者使用安全。

  二、医疗用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

  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众多措施中,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可视 为最重要、最简便易行的关键措施之一。手卫生是对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医院手卫生常用的个人清洁产品包括香皂(也 包括皂液、洗手液)和手消毒剂(包括速干手消毒剂、免洗手消毒剂等),在不同医疗情境下所使用的手卫生清洁产品的要求是不同的。

  (1)在手部有可见污染或者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在对无菌洁净度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可用抗菌抑菌香皂(或皂液、洗手液)清洁双手。宣称抗 菌的液体皂剂产品,其杀菌率应当不低于90%,宣称抑菌的液体皂剂产品,其抑菌率应当不低于50%。医院使用的洗手产品也可以选用日用个人清洁产品中抗菌 抑菌效果好、对皮肤刺激小的。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或者接触传染病患者及其污染物后,应当按照卫生手消毒的要求进行双手清洁,一般使用手消毒剂产品,此 类产品的杀菌效率可以达到或者超过99.9%。常用的手消毒剂包括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卫生手消毒中常用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速干手消毒剂,其 剂型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在进行外科手术前,需要按照外科手消毒程序清洁双手,以达到更高的消毒要求。在外科手消毒过程中,需要同时用到抗菌抑菌洗手产品和手消毒剂,除以上提到产品外,使用后不需要用水冲洗的免洗手消毒剂也常用于外科手消毒。

  第三章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对常见传染病防治的作用

  第一节 传染病与个人清洁卫生的关系

  纵观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传染病对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产生了深邃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传染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且 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大流行。本世纪初的非典疫情,为SARS冠状病毒感染,至今令国人心有余悸,而近十年全球范围先后发生高致 病性的H5N1、H7N7、H7N9、H9N2等禽流感病毒感染致死事件,2015年的H3N2甲型流感,更预示着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与日俱增,由于缺 乏病毒防治的特效方法,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未见明显降低。

  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并没有使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成为历史,反而因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耐药菌治疗的失控,新药研究成本的增加、 难度的加大,“后抗生素时代”感染困扰成为不解死结。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为寻求感染疫病控制的希望,医学专家把求助的目光转回疾病初始预防控制。传染病 的流行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重要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接触传染是导致部分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经由直接接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 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用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通过 加强个人清洁卫生,可以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交叉传播。

  《中国洗手白皮书》,书中指出:用肥皂洗手可有效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从而清除附着在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用肥皂洗手比单纯用水洗手 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效果更为显著。例如,感染性腹泻、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和皮肤疖肿是5 种常见的、可通过洗手预防/降低的传染病。研究将能够知晓上述5 种传染病中的3种及以上的调查对象视为知晓洗手可预防疾病。洗手可预防疾病知晓率=调查居民中知晓洗手可预防疾病的人数/调查总人数×100%。本次调查 发现,知晓洗手可预防疾病知识居民的正确洗手率为5.9%,明显高于不知晓洗手可预防疾病知识居民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9,P& lt;0.001),提示居民对洗手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与正确洗手行为之间存在关联。本次调查还发现,知晓洗手可预防疾病的居民4 种常见可经手传播疾病的两周患病率(26.0%)低于不知晓的居民(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知识知晓率与可经手传播疾病的发生存在关联。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SARS和近十年多次出现的禽流感疫情,国人健康保健意识空前提高,开始重视周边的环境卫生,自身病原体防护,家庭消毒意识也显著提高,手卫生、含抗菌抑菌成分的个人清洁产品和传染性疾病控制与预防关系越发引起国人瞩目。

  第二节 传染病的主要分类

  传染病的病种很多,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以及应采取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措施的区分,《传染病防治法》将37种传 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 霍乱;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例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甲型H1N1流感等;丙类传染 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例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感染性腹泻病等。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对人体组织器官影响的不同,也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和皮肤科传染病等。在此报告中,我们分别邀请了感染 科、呼吸科及皮肤科的专科医学专家对比较典型、常见的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阐述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的使用与传染病预防的关 系。

  第三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与常见感染相关消化道疾病的防控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 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常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关联,它是一组经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 疾,霍乱,甲、戊型肝炎等,但近几年来一些过去少见的传染病正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如口蹄疫、手足口病等。

  一、常见感染相关消化道疾病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居民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较常见的有沙门菌肠炎,致泄性大肠杆 菌肠炎,致泄性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蓝氏贾弟鞭毛虫肠炎。肠道病毒的类型也很多,包括脊灰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 毒,肠型肠道病毒等种类,感染一次并不能终生免疫。肠道病毒感染后导致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疱疹性咽峡炎等,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可经口、飞沫及接触 等途径传染,不易控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所不 同,有的为炎症型腹泻,有的为分泌型腹泻,确证需依赖病原学检查。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中手足口病近年发病率明显增多,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潜伏 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4至5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 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多数患者可以自愈,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 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 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肠道传染性肝炎

  甲型和戊型肝炎是常见的肠道传染性肝炎,是由甲型、戊型肝炎病毒(HAV、HE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 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 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戊型肝炎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预防 方面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

  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肠道传染病。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可因食入被患 者、带菌者粪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饮水而传染,受污染的贝类、水果、蔬菜、乳制品等也可成为传染媒介,苍蝇也是传播媒介之一。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 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副伤 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二、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在应对常见感染相关消化道疾病的应用

  研究表明,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美国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和男性相比,女性手掌中的细菌品种 更加繁多。但无论男女,平均每只手上有150种细菌,品种之多都已经超出了研究者的预期该研究的报告被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研究者对51名大 学生的双手进行了详细检测,一共发现4742种细菌,平均每只手上有150种细菌,只有5种出现在每一只被检测的手掌上,就连同一个人的两只手都只有 17%的细菌是相同的。同时女性手中“掌握”更多品种细菌。主要的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湖北荆门对8所幼儿园儿童手卫生调查发现手细菌超标率高达 47-65%。如果不能对手上的致病细菌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清除,将很容易发生手口传播并有可能通过密切接触发生交叉感染。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洗手对于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为了减少手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最好、最简单而经济的方法就是进行正确的洗手,但怎样 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洗手方法?用流动的水洗手助于更好的保证手部清洁,防止“二次污染”,很多人为了更好的清洁效果,选用具有抗菌抑菌功效的香皂和洗手液。 例如,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使用含0.75%三氯卡班的抑菌产品12小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菌率为 74.14%。建议工作(学习)结束洗手;外出归来洗手;食前便后洗手。特别是食前便后更是不能勿视的一环。

  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上还应当关注高危人群,儿童是易感人群,3岁以下幼儿要特别小心,感染肠道病毒后发生的病毒性脑炎,手足口病后的重 症化几率增加。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该病染的关键。因此要增强个人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正确洗手,避免或减少通过接触导 致个体间的相互传染,同时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减少进入拥挤的公共场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在做好饮食、饮水卫生的同时,注意双手的卫生,肠道传染病是完全可能预防的。

  第四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与常见感染相关呼吸道疾病的防控[34-43]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而呼吸道及肺部感 染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气污染、社会老龄化、城市流动人口增多,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我们应该初步了解呼吸道感染,有效 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大规模蔓延,正确做好个人清洁。流行性感冒、肺炎、肺结核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支原体、军团菌、结核菌、革兰 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者的呼吸系统感染,特殊病原体如真菌、肺孢子菌及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机会明显增加。传统意义上的一些非感染性疾 病,如支气管哮喘,也与呼吸道感染存在密切联系。

  一、常见感染相关呼吸道疾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分布,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 流感病毒常常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流感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 率高,患者表现为畏寒、发热、咽干咽痛、全身酸痛等为主,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上述症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咳 嗽或可持续l-2周。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流感是一个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因为它除了可引起发烧和周身不适外,还易使 病人发生并发症,使原有肺心病、冠心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数次流感爆发中,都有成千上万人因患流感而死亡。流感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

  肺炎

  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很多,如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多见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其中,多重耐药菌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如果成为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其危害更甚于流感, 与治疗相比,预防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肺结核

  在结核病人中,只有显微镜检查发现痰液中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这类病人,医学上称为排菌病人,他们是结核病的传染源。有了传染 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呼吸道飞沫传播是结核菌传染的主要途径。当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大量含有结核菌的微小 痰沫排放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即会受到传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轻重以及接触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 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或办公室中有排菌肺结核病人,其周围人尤其是儿童较易受到结核病菌的感染。

  支气管哮喘

  虽然本病不是感染性疾病,但与呼吸道感染关系甚为密切。支气管哮喘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学生在暑假后开学初是高发期,多位学者研究证实上呼 吸道病毒性感染密是引起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83%儿童哮喘发作是由于病毒感染而触发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增加喘息发作频率,并使哮喘病情恶化。近 20~30年来,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与各种变应原相比,呼吸道病毒感染更易引起哮喘发作,它与85%的儿童哮喘和50%的成人哮喘发 作有关。引起哮喘的常见病毒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腺病毒等。在英国,随着哮喘发病率的上升,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住 院率也持续上升,而同期细菌感染的病例则有所下降,病毒与哮喘的关系及它在哮喘发生、发展和流行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在应对常见感染相关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对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管理传染源,预防控制交叉传播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病人 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 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个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这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最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病人的护理环境容易受多种潜在的病原体污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革兰阴性耐药杆菌, 如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等,还有病毒如流感病毒和诺如病毒等。医护人员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尿液、排泄物、皮肤直接接触,或接触患者污染的环境表面,医务 人员的双手可能成为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酵母持续定植部位。医务工作者(health care workers,HCWs)手传播病菌所致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约30%,强化手卫生,防止外来菌定植及传播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尽管 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有大量证据表明,医院工作人员用含有抗抑菌成分的产品清洗双手和手消毒比他们用普通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显著减少了HCWs相关的病原体感 染的发生率。许多研究已证明手清洗降低医疗护理相关感染感染率或耐药病原体的交叉传播。例如,一些研究者发现手卫生消毒时,使用抗菌肥皂降低医疗保健相关 的MRSA感染。在保持其他感染控制措施不变的前提下,更换1%三氯苯氧氯酚手消毒剂后7个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MRSA被清除。另一研究报告在新生儿 病房22名婴儿MRSA爆发,尽管加强护理,控制措施包括手套、隔离衣,集中隔离,爆发没有得到控制,直到在原有控制措施基础上使用一个新的抗菌剂 (0.3%三氯生),爆发才控制下来。凯斯韦尔报道医院间增加洗手频率,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传播减少。

  一些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学生打喷嚏或咳嗽后洗手并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尿囊素、酒精凝胶或苯扎氯铵等洗手液,学生全因感染相关缺勤降低了 20%-50%,呼吸道疾病减少30%-50%,同时教师缺勤也降低10%;在家里洗手液规范使用已被证明儿童和家庭成员之间呼吸道疾病传播降低,儿童哮 喘发作减少。但有学者试图增加学校学生消毒洗手液使用,减少呼吸道病毒感染,观察在校哮喘发作是否会较少时,却并未获得阳性结果。

  由此可见,使用有效的抗菌抑菌清洁产品经常洗手,无论对于医务工作者还是公众都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第五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与常见感染相关皮肤类疾病的防控[44-63]

  皮肤被覆于体表,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6~2.0平方 米。皮肤是人体内、外环境的分界,皮肤具有屏障功能对外界有害因素的侵害的屏障包括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对物理及化学性损伤刺激的防护。

  皮肤病的病种非常多,约为三千种左右,其中感染性皮肤病是皮肤病中重要的一部分。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皮肤病统称为感染性皮肤病。致病微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放线菌等。其中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有毛囊炎、疖肿、脓疱疮、丹毒等;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 病有足癣、手癣、甲癣、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花斑癣及头癣等;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有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等。

  一、常见感染相关皮肤类疾病

  脓疱疮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为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浅表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流行于夏秋季节,闷热天气发病率最高。其发病率占皮肤科门诊人数 5%左右,多见于儿童。世界各地皆以葡萄球菌感染较为常见,且常造成大流行。国内研究表明病原菌绝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少数为溶 血性链球菌,也可出现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为胸背、颈部、四肢、腋下、脐部、面颊等裸露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起初呈浅黄色或清水样水疱,发展迅速,往往 在一夜之间变成脓疱。脓液沉积于疱底形成半月状,疱壁薄而易破,常因发痒搔抓、挤压、摩擦而破溃,露出糜烂的创面,结成脓痂,流出的脓液传染性很强,被接 触的部位即可引起水疱并扩散。脓疱疮可自身传染,也可直接或通过污染物品传染给别人。

  痤疮

  寻常痤疮好发于两性青春期,好发年龄为10~19岁,男性为14~19岁,女性为10~17岁。国内王德进调查5972例中学生,发现男性 发病率为45.6%,女性为38.5%。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雄激素影响下皮脂腺分泌增多,皮脂和角化上皮阻塞毛孔造成微小粉刺,在痤疮杆菌的作用 下进一步发生各种炎症反应。青少年以轻、中度痤疮为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黑头和白头粉刺、炎症性丘疹。为此皮肤科医生试图寻找简便易行的非药物方法来治疗 或减轻青少年的轻、中度痤疮。皮肤清洁是寻常痤疮治疗中基础而重要的一步,每日正确的洁面、洗浴可以减少皮脂分泌,清除皮肤表面过多油脂,祛除毛孔堵塞物 使皮脂外流通畅,达到减少粉刺,防止继发感染的目的。

  湿疹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复杂, 治疗困难,现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量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AD 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超抗原,与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关系尤为密切。

  浅部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病。在夏季或气候潮湿温热环境高发。如足癣、手癣、体癣、股癣及念珠菌皮肤粘膜损害等。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间接接触传染,也有暴发流行的报道。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因素、雄激素增多所致的皮脂分泌亢进、感染因素、免疫功能缺陷等有关。目前认为马拉色菌在成人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新的分子生物 学方法的应用增加了人们对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致病微生物、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理解。头屑的病因是由于马拉色菌、皮脂分泌和个体敏感。长久以来,马拉色菌因其 在病损区皮肤及其亲脂性特性,而被疑为头屑病因,但仍缺乏头屑严重程度和马拉色菌数量之间的关系证明。研究表现头屑与马拉色菌代谢产物关系密切。后者刺激 皮脂中的甘油三酯转化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代谢产物成为引起机体敏感的产物。马拉色菌的代谢增加了头皮以来脂肪酸的水平。所以,头屑的三大主因:马拉 色菌、皮脂甘油三酯及个体敏感。其中马拉色菌最容易被控制。

  二、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在应对皮肤类疾病中的应用

  对于上述常见的皮肤类传染病,有大量研究文献证明在使用含有抗菌抑菌成分的个人清洁产品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或者在患病过程当中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有对巴基斯坦卡拉奇地区脓疱疮发病率的调查研究发现:含1.2%三氯卡班抗菌皂可有效降低脓疱疮的发病率。研究中随机调查了162个巴基斯 坦卡拉奇低收入人群家庭。结果发现,使用1.2%三氯卡班抗菌皂的家庭脓疱疮发病率较使用安慰剂家庭的脓疱疮发病率降低23%,较空白对照家庭发病率降低 4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高发病率地区儿童使用含三氯卡班的抗菌皂有利于减少脓疱疮的发病率。

  国外一项研究采用8周的随机双盲实验来验证清洁剂及抗菌清洁剂是否使患有寻常痤疮的患者得到临床改善。13名痤疮患者,一侧面部应用清洁剂 A,另一侧面部应用含三氯生、水杨酸和azelaic酸的清洁剂B,每天两次。结果显示,两侧面部的炎性及非炎性损害均减少。停用四周后,清洁剂A组患者 炎性损害有反弹迹象。而清洁剂B组炎性损害持续减少。两组非炎性损害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显示清洁剂和含三氯生、水杨酸和azelaic酸的清洁抗菌剂 能够减少痤疮患者的炎性和非炎性损害,对痤疮的治疗有帮助,后者抗炎效果更好。

  多项国外研究显示抗菌皂或含抗菌成分润肤剂对治疗特应性皮炎有辅助作用。三氯生具有广谱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其中一项国外研究发现1.5% 的三氯卡班抗菌皂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在这一双盲试验中,每天使用抗菌皂洗浴,可以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改善特应性皮炎症状。 在九周时间内,50名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使用1.5%的三氯卡班抗菌皂或安慰皂。同时接受非药物性润肤霜和0.025%曲安奈德霜。六周后停用激素制 剂。抗菌皂疗法较安慰皂洗浴,患者皮损严重程度获得了显著改善。同时,患者皮损处培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需氧菌也同样减少。

  国外一项双盲对照实验研究针对224例坦桑尼亚Morogoro地区小学生使用三氯生抗菌皂治疗浅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是热带地区非常常见 的问题。实验入组者接受含三氯生洗浴皂共2个月。在实验结束时再次检查真菌和临床表现。结果显示,含三氯生的抗菌皂可有效治疗浅部真菌,小学生的浅部真菌 病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实验证明抗菌皂可以辅助治疗浅部真菌病。在浅部真菌病成为公共健康问题,且医疗和财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用抗菌皂对控制浅部真菌 病是有非常必要的。

  吡硫翁锌可以杀灭马拉色菌和所有真菌,对头皮分离出的马拉色菌非常有效。真菌的减少进一步减少了游离脂肪酸,进而减少头皮脱屑和瘙痒。吡硫 翁锌气雾剂的主要成分吡硫翁锌具有抑制表皮细胞增殖过度、角质形成、角质分离和抗过度角化作用,并能抑制糠秕马拉色菌等表皮真菌与细菌生长,调节皮脂分 泌,缓解与鳞屑性皮肤病有关的瘙痒等作用,对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尤为有帮助。

  第四章 国内外对除菌(抗抑菌)成分和产品的法规概览

  第一节 中国对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的管理

  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按照剂型和用途主要分成三类,即抗(抑)菌香皂、洗手液和沐浴液。过去十年间爆发的多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研 究,使得抗(抑)菌类个人清洁产品和产业得到了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2005~2006年,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指示精神,为了加强公共卫生防范 应急系统,确保在突发事件下市场上有安全、有效、可用的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一系列“特种”个人清洁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其中包括 GB19877.1-2005《特种洗手液》、GB19877.2-2005《特种沐浴剂》、GB19877.3-2005《特种香皂》。这一系列“特 种”个人清洁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相关产品的原料、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抗(抑)菌功效评价和稳定性等各方面的要求,从而规范行业和企业的产品研发 和生产,保证消费者使用安全和有效的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抗(抑)菌香皂、洗手液和沐浴液虽然属于有效成分、产品功效、使用目的、适用人群相似,仅剂型不同的同类产品,但是其法规归 属各不相同。抗(抑)菌香皂和一般香皂隶属于日用产品,并已基本形成政府监督、行业自律、企业为责任主体的监管模式。行业和企业主要依据强制性国标 GB19877.3-2005《特种香皂》和相关企业标准组织生产,产品同时符合相关的标签和广告法规,并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抗(抑)菌洗手液 属于消毒产品的子类“抗(抑)菌洗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作为此类产品的主管部门,对其生产企业卫生条件及许可、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和上市前备案、 标签说明书等方面设立相关法规并进行监管。沐浴液属于化妆品,化妆品禁止进行抗菌和抑菌相关宣称,抗(抑)菌沐浴液法规归属不明确,市场上此类产品相对少 见。

  第二节 国外对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的管理

  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抗(抑)菌香皂、洗手液和沐浴液由于其在有效成分、功效、安全性等方面的相似性,一般作为同类产品进行法规分类和管理。 在不同国家,由于各国的国情以及制定法规的背景情况不同,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的法规管理模式和体系不尽相同。比如,在美国,医院和普通消费者使用的消 毒剂和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属于OTC药品;在欧洲,以个人清洁为主要功效、除菌为辅助功效的产品属于化妆品,而以抗菌抑菌为主要功效的产品属于生物杀灭 产品,管理较化妆品更为严格;在日本,具有抗菌抑菌功效的个人清洁产品按照医药部进行管理;在非洲和拉美的大多数国家,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一般作为化妆 品监管。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对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的管理相对宽松,这与这些国家卫生条件较差,政府鼓励抗(抑)菌产品的发展和推广不无关系。

  第五章 前景展望及建议

  第一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结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及时、全面地清除皮肤表面尤其是手部的病原性微生物,对于保障个人、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降 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意义重大。在全球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持续倡议个人清洁尤其是手卫生应当作为公共卫生的基础策略之一,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卫生 医疗条件较差的国家和地区,用肥皂洗手更被视为预防众多经手传染病的最有效和最廉价的手段。

  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以除菌为核心的个人清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凸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过度开发,人 口密度进一步增大尤其是流动人口激增,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均衡,全民清洁卫生习惯尚不完善。因此,公众面临的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威胁有增无减,新老传染病 的发生有重新抬头的趋势。近年来暴发的多次恶性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甲流等,不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而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解决这一 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加强个人清洁卫生,从源头上阻断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在此过程中,唤起公众的健康意识,培养公民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推广能够有效 清除细菌的个人清洁产品缺一不可。

  本文着重讨论了抗菌抑菌类个人清洁产品对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方面的重要作用。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包括抗菌抑菌香皂、沐浴液、洗手液 等,在普通个人清洁产品的基础上添加了抗菌剂/抑菌剂。个人清洁产品中常用的抗抑菌成分已在国内外已有数十年的使用历史,大量文献报道证明具有添加了这些 抗抑菌成分的产品比普通清洁产品能够更加有效地杀灭皮肤表面或者手部的致病性微生物,并抑制其再生。无在社区、家庭、公共场所以及医疗环境,使用抗菌抑菌 类个人清洁产品,可以有效去除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的病原体,打断其流行过程的连续性,阻止疾病的传播。这不仅符合我国“预防为主”的 卫生工作方针,在维护公众健康,减少传染病发生流行,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第二节 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在中国推广前景

  2003年SARS过后,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健康教育包括个人清洁卫生的宣传作为公共卫生基础策略,得到了政府部 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提倡公民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鉴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大,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应当继续深化,并且针对农村、公共 场所、医院等薄弱环节。同时,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当重视个人清洁产品特别是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鼓励创新,科学管理,促进行业的规范和发展,使得市场上 的此类产品能够满足公众和医疗工作者的多种需求,通过有效地清除病原微生物,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发挥作用。

  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宣传,公众对个人清洁卫生与健康生活认知逐渐提高,医疗机构也在不断加强院内消毒包括手卫生相关的管理。在培养 良好的个人清洁习惯的同时,公众和医疗机构还应该关注使用的抗菌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了解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的个人清洁卫生需要,选择适合的产品,以更好的保 护健康。

  对于行业和企业而言,抗菌抑菌类个人清洁产品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人口众多,不同人群、不同场合市场需求多样,行业和企业应当加强 创新,规范生产,保证市场上的抗菌抑菌类个人清洁产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实现国利民和盈利创收的双 赢局面。

  参考文献

  ——————————————————————————————————

  [1]Price PB. Bacteriology of normal skin: a new quantitative test appliedto a study of the bacterial flora and the disinfectant action of mechanicalcleansing. J Infect Dis 1938;63:301–18.

  [2]Larson E. Effects of handwashing agent, handwashing frequency, andclinical area on hand flora. Am J Infect Control 1984;11:76–82.

  [3]Maki D. Control of coloniz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in the hospital. Ann Intern Med 1978;89(Pt 2):777–80.

  [4]Larson EL, Norton Hughes CA, Pyrak JD, Sparks SM, CagatayEU,Bartkus JM. Changes in bacterial flora associated with skin damage onhands of health care personnel. Am J Infect Control 1998;26:513–21.

  [5]Semmelweis I. Die Aetiologie, der Begriff und die Prophylaxis des Kindbettfiebers The etiology,concept and prophylaxis of childbed fever.Pest,Wien und Leipzig,C.A.Hartleben’s Verlag-Expedition,1861

  [6]Mortimer EA et al. Transmission of Staphylococci betweennewborns. American Journal of Diseases of Children, 1962,104:289–295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ce in Health Care. First Global Patient Safety Challenge: Clean Care is Safer Care. 2009; http://whqlibdoc.who.int/publications/2009/9789241597906_eng.pdf, accessed Nov., 2013.

  [8]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Setting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Healthcare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and the HICPAC/SHEA/APIC/IDSA HandHygiene Task Force. MMWR 2002;51(No. RR-16)

  [9]Garner JS, Favero MS.CDC guideline for handwashing and hospital environmental control,1985.Infection Control,1986,7:231-243

  [10]BherkeNB.Theevolution:handwashing to hand hygiene guidance.Critical Care Nursing Quarterly,2004,27:295-307

  [11]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HICPAC). Recommendations f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vancomycin resistance.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1995,16:105-113

  [12]10 years on, the world still learns from SARS ,Newsdesk.www.thelancet.com/infection Vol 13 May 2013

  [13]Pitted D. Effectiveness of a hospital-wide programme to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hand hygiene.Lancet,2000,356:1307-1312

  [14]Effect of handwashing on child healt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tephen P Luby, MubinaAgboatwalla, Daniel R Feikin, John Painter, Ward Billhimer MS, ArshadAltaf, Robert M Hoekstra www.thelancet.com Vol 366 July 16, 2005

  [15]Val C., Sandy C. Effect of washing hands with soap on diarrhea risk in the community: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03(3):275-281

  [16]Pittet D, AllegranziB,Storr J. The WHO“Clean Care is safer care”programme: field testing to enhance sustainability andspread of hand hygiene improvements. Journal of Infectionand Public Health, 2008, 1:4–10.

  [17]程莉,何晓青,张德友,等.北京农村饮用水中病原细菌污染特征的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6):114-117

  [18]汤生玲,马增军,房海,等.农村规模化养鸡的鸡舍内外空气细菌学调查.中国兽医科技,1999,29(1):40-43

  [19]陈远翔,修光利,杨军,等.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环境健康风险因子及相关标准的研究进展.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9(12):1139-1142

  [20]郭重山,杨铁戬,钟嶷,等.地铁站车务人员上呼吸道系统疾病的环境因素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 37-40

  [21]孙雷,杨晶雪.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细菌总数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6):883-886

  [22]谢文芳,富小飞.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环境空气细菌总数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5):428-431

  [23]王楠楠,翟龙强,王芬,等.公共场所的空调污染特征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5,5:119-121

  [24]高仕瑛,杨斌,邓仲良,等.社区外环境中细菌种群分布及耐药性检测.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0):1830-1832

  [25]韩俊峰,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63-466

  [26]《中国洗手行为白皮书》,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2011,09.

  [27] 张文福. 现代消毒学新技术与应用.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13.

  [28] 杨华明,易滨. 现代医院消毒学(第三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13.

  [29]李新武. 皮肤和粘膜的消毒.全国消毒学学术交流会(第三届第一次)资料汇编. 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2001.

  [30]Eugene G, Lawton AS, Edward LA. Zinc pyrithione in alcohol-based products for skin antisepsis: Persistence of antimicrobial effects. Am J Infect Control 2005;33:15-22

  [31]Annual Review of Cosmetic Ingredient Safety Assessments-2004/200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2006,25(Supp 2):1-89

  [32]Opinion onTriclocarbanFor other uses than as a preservative.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PRODUCTSSCCP,2005, SCCP/0851/04

  [33]ADDENDUM to the SCCP Opinion on Triclosan(SCCP/1192/08) from January 2009.

  [34]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WHO/IER/PSP/2009/01.ISBN 978 92 4 159790 6 (NLM classification: WB 300).

  [35]Lynn B, Joe K, Bin Zhang,et al. Can a school-based hand hygiene program reduce asthma exacerbation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2;130:1317-24.

  [36]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and the HICPAC/SHEA/APIC/IDSA Hand Hygiene Task Force. MMWR 2002;51(No. RR-16).

  [37]Alejandro C, Marie M, Steven M. Do as we say, not as we do: Healthcare workers and hand hygiene. Crit Care Med 2004;32(2):592-593.

  [38]Sandora T, Taveras E, Shih M, Resnick E, Lee G, Ross-Degnan D,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multifaceted intervention including alcohol-based hand sanitizer and hand-hygiene education to reduce illness transmission in the home. Pediatrics 2005;116:587-94.

  [39]White CG, Shinder FS, Shinder AL, Dyer DL. Reduction of illness absenteeism in elementary schools using an alcohol-free instant hand sanitizer. J Sch Nurs 2001;17:258-65.

  [40]Guinan M, McGuckin M, Ali Y. The effect of a comprehensive handwashing program on absenteeism in elementary schools. Am J Infect Control 2002;30:217-20.

  [41]Morton J, Schulta A. Healthy hands: use of alcohol gel as an adjunct to handwas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 Sch Nurs 2004;20:161-7.

  [42]Hammond B, Ali Y, Fendler E, Dolan M, Donovan S. Effect of hand sanitizer use on elementary school absenteeism. Am J Infect Control 2000;28:340-6.

  [43].Dyer DL, Shinder A, Shinder F. Alcohol-free instant hand sanitizer reduces elementary school illness absenteeism. Fam Med 2000;32:633-8.

  [44]Roth RR,吴晓初.皮肤微生物学:常驻菌、生态学、感染.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90,12:348-353

  [45]陈文琦,张美华,毕志刚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与特应性皮炎及湿疹关系的初步探讨.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506-510

  [46]Luby S, Agboatwalla M, Schnell BM, et al. The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soap on impetigo incidence, Karachi, Pakistan.

  Am J Trop Med Hyg. 2002 Oct;67(4):430-5.

  [47]刘晓雁,胡瑾,刘冰.舒肤佳香皂和浴液对青少年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259

  [48]Choi YS, Suh HS, Yoon MY et al.A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cleansers for acne vulgaris.J Dermatolog Treat. 2010 May;21(3):201-5.

  [49]Papageorgiou PP1, Chu AC.Chloroxylenol and zinc oxide containing cream (Nels cream) vs. 5% benzoyl peroxide cream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lin Exp Dermatol. 2000 Jan;25(1):16-20.

  [50]Boutli F, Zioga M, Koussidou T, et al.Comparison of chloroxylenol 0.5% plus salicylic acid 2% cream and benzoyl peroxide 5% gel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Drugs Exp Clin Res. 2003;29(3):101-5.

  [51]Breneman DL, Hanifin JM, Berge CA, et al.The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soap with 1.5% triclocarban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Cutis. 2000 Oct;66(4):296-300.

  [52]Tan WP, Suresh S, Tey HL, 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to compare a triclosan-containing emollient with vehicle for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Clin Exp Dermatol. 2010 Jun;35(4):e109-12.

  [53]Schena D1, Papagrigoraki A, Girolomoni G.Sensitizing potential of triclosan and triclosan-based skin care produc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eczema.Dermatol Ther. 2008 Oct;21 Suppl 2:S35-8.

  [54]Wohlrab J, Jost G, Abeck D.Antiseptic efficacy of a low-dosed topical triclosan/chlorhexidi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atopic dermatitis.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07;20(2):71-6.

  [55]Dinkela A, Ferié J, Mbata M, et al.Efficacy of triclosan soap against superficial dermatomycoses: a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in 224 primary school-children in Kilombero District, Morogoro Region, Tanzania.Int J Dermatol. 2007 Oct;46 Suppl 2:23-8.

  [56]胡青,于泓,钟吉强等.吡硫翁锌作为去屑剂的研究进展日用化学品科学.2012;35 (6) :29-33

  [57]DeAngelis YM, Gemmer CM, Kaczvinsky JR, et al.Three etiologic facets of dandruff and seborrheic dermatitis: Malassezia fungi, sebaceous lipids, and individual sensitivity.J Investig Dermatol Symp Proc. 2005 Dec;10(3):295-7.

  [58]Reeder NL, Xu J, Youngquist RS, et al.The antifungal mechanism of action of zinc pyrithione.Br J Dermatol. 2011 Oct;165 Suppl 2:9-12.

  [59]陈怀忠.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9):608-609

  [60]王洪斌,魏志平.高效防霉杀菌剂毗硫锌治疗皮肤病

  疗效观察.徐州医学院学报,1992;12(1):49-51

  [61]Mohammad Ali Shahtalebi, Mustafa Ghanadian, Ali Farzan,et al.Deodorant effects of a sage extract stick: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axillary deodorancy.J Res Med Sci. 2013 Oct; 18(10): 833–839.

  [62]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Information from your family doctor.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what you should know.Am Fam Physician. 2005 Oct 15;72(8):1554.

  [63]张晋京.恰当使用抗菌洗手香皂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日用化学品科学,2003;26(6):48

 


  相关阅读:美国清洁协会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抗菌香皂禁令发表声明

友情链接
政府网站
中国政府网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海关总署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统计局 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学技术厅 汕头市政府网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科学技术局 市商务局(口岸局) 市贸易促进委员会 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相关网站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 广东省日化商会 中国美容博览会(CBE) 中国国际美博会(CIBE) 中国义乌美容博览会(CYBE)
版权所有 | 汕头市化妆品行业协会
TEL:0754-88658188 | FAX:0754-88658122
QQ:773788949 | E-mail:773788949@qq.com
地址:汕头市龙湖区电信实业大厦1609室 | 邮编:515000
@鑫煌科技@鑫嵘科技
技术支持